7月26日,出自广州美术学院2015届毕业生墨飞之手的动漫作品《谷围南亭》,入列武汉举办的“影艺论道”影视艺术创作研讨名单。
活动上,《谷围南亭》与《庆余年2》《浴血荣光》等热播影视作品一道,成为近百位国内影视界的知名导演、编剧、评论家的热议作品。
动画《谷围南亭》改编自墨飞的同名漫画,以广美附近的小谷围街道、南亭村合称命名。该漫画以广州南亭村为实景原型,街道实景与奇幻事件交织,给读者带来现实与魔幻碰撞的刺激体验。
2024年8月,该部动画的宣传影片一经发布,便斩获全网超百万阅读量,动画全集将在2025年冬正式开播。
从近几年大受好评的动画电影《落凡尘》到如今成为影视艺术评鉴的《谷围南亭》,投身动漫行业的广美学子如何坚持初心,将毕业作品一步步打磨成与市场接轨的热门IP?羊城晚报记者走近多个动漫团队,希望得到一些答案。
展开剩余87%《谷围南亭》:
取景于广州南亭村的漫画“走红”
一心只想去上大学的话痨少年高影,误入广州南亭村的大清王朝酒店,不料被卷入了一场百年浩劫……这部让万千网友直呼“分镜炸裂”“剧情刺激”的漫画,还得到了《铁臂阿童木》责编松冈博治的称赞:“终于看到了中国作者画中国的故事”。
从“谷围南亭”的取名来看,这个“中国故事”,缘起于广州番禺南亭村的“广州故事”。
翻开漫画《谷围南亭》,粤式韵味扑面而来。跟随男主角高影的脚步,读者仿佛置身于人声鼎沸的广州南亭村里,被漫画里逼真的虾饺、凤爪等粤式点心所吸引。
对话中的“靓仔”“关叔”“华仔”等广式称呼,不禁让“老广们”会心一笑。该漫画的推出一度带来“南亭打卡潮”,同名微博账号里,网友们特地到南亭牌坊、关氏宗祠等取景地打卡拍照,分享“漫画照进现实”的奇妙感。
墨飞与南亭村的羁绊,早在大学课堂里就已埋下。大四的在地实验课上,墨飞走访南亭村里的古祠堂,听村中老人讲起那些流传已久的“邪事传说”,顿时萌生出创作想法。“我在南亭村住了近九年,这条村子给了我很多想象空间,我将收集到的很多故事融入到创作当中。”墨飞曾在一次采访中直言。
在墨飞的漫画中,经常出现以现实背景为依托的场景,处处营造着惊喜感。他的画风也独树一帜,无论是倾斜构图、场景留白营造出的史诗感,还是以广角畸变展示全景的压迫感,都让读者眼前一亮。
“它是随意性加上偶然性的产物,不可复制,我自己也画不了一模一样的两张画。”墨飞说。这种不确定的形式感,背后的主题表达却始终明晰——关注小人物的故事,正如他成为一名职业漫画家后,对自己未来的期待,“我想成为中国漫画发展史上的一颗螺丝钉。”
凭借独特风格,漫画《谷围南亭》曾斩获2019年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剧情漫画”和“最具网络人气原创漫画”双奖项,并于2022年获得日本国际漫画奖铜奖,输出至日本、韩国、越南、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地区。
近几年,《谷围南亭》正进行多形态的商业化开发,从2020年上线的广播剧,到2023年首支动画预告片,再到今年2月,30集由漫画改编的真人剧进入拍摄备案。
多年前,那个离开山东烟台乡村,来到广州美术学院求学、毕业后在南亭村里画漫画的孩子,终于站到了舞台的中央——墨飞带着《谷围南亭》,用接地气的广府创意证明:扎根广东本土的奋斗故事,有力量走向世界。
《落凡尘》:
从“最牛毕业设计”到走向世界的国风动漫大片
《谷围南亭》并非广美学子打造“出圈”动漫IP的个例。
就在今年的7月17日,动画电影《落凡尘》在俄罗斯及独联体地区正式上映。作品首次将星宿神话搬上俄罗斯银幕,以二十八星宿、祥云等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符号,为当地观众提供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新视角。
从被喻为“最牛毕业设计”的6分钟短片,到如今国际热映的国风动画大片,《落凡尘》作为国内首部由院校毕业作品孵化而来的院线电影,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不同于电影工业流水线制作的“新人美”。
据《落凡尘》的指导老师、导演钟鼎介绍,该部动画电影以广美师生为班底,完成创意故事剧本、分镜头、视觉开发、三维测试等最核心的工作,学生部分地参与到后续的动画、合成、特效等执行工作,而咏声动画旗下的铁风扇工作室给予了技术上的支持。整个项目在电影制作阶段有2000多名艺术家,超过50家外包公司共同协作完成。
这样的校企合作模式,让《落凡尘》既兼顾了学院派的创意和设计美学的特色,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产业级的水准。在钟鼎看来,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提供了市场的指导。
“既然要创作一个产品级的内容,那么就势必要关注市场的风向。”钟鼎回忆道,“当时企业判断,改编自民间传说和神话的内容创意是一个风口。我们也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也希望能顺应这个大的市场发展趋势。”
而广美师生的想法注入,给电影带来了更多的创新视角。作品从牛郎织女这对“神仙眷侣”入手,跳出传统的恋爱套路,转向传说中着墨甚少的儿女视角。
“这个想法最早是由学生提出。这样既有观众熟悉的民间传说打底,又有新的角色和故事开发空间。除此以外,影片的内核是很有广东精神的。”钟鼎表示,影片中虽然没有出现与广东直接相关的元素或标志性画面,但广东人开放包容、重家庭的观念对于影片创作影响颇深。
“宋代雕塑+定格动画”:以当代审美探索新的动漫发展路径
《落凡尘》项目启动至今已有五年,钟鼎仍记得2020年夏天的那个“初衷”:99%的毕业作品都只被用来找工作,他见过太多好的创意被束之高阁,也感受到了学生眼中的迷茫与对专业的怀疑。即便是当年完成了《落凡尘》的13名广美学子,最终也只有3名还留在项目里继续动画创作,而其他人大多去了游戏行业。
“我觉得不管最后有没有继续留在这个项目组,《落凡尘》短片的成功都给大家埋下了一颗敢想敢做的种子,这种自豪和信心是可以长伴他们的。”钟鼎说。这些“敢做敢想”的种子,正在广美为学子们提供的丰沃土壤里生根发芽。
在今年的广美毕业展上,由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学生集体创作的动画《鉴因缘》《归未央》广受关注。这两部动画以“宋代雕塑+定格动画”的独特风格快速“出圈”,曾被网友点赞“堪比《中国奇谭》”,成为国风动画创作中极具活力的新生力量。
《鉴因缘》以铜镜串联梦境与现实,讲述了一位行脚僧在嵩山竹林寺的奇遇——惊叹于大殿呈现的奇观,但瞬间一切又如梦幻泡影般消失,以开放式结局引发观众思考。“我们想留给观众更多探讨和思考的空间,让观众根据自身想法看待片子,思想上百花齐放。”该作品导演、2020级雕塑系本科生许书珍表示。
而《归未央》则围绕“亲人羁绊”展开,鲜活地呈现了宋人对生死重聚、灵魂之旅的美好想象。该作品导演、2020级雕塑系本科生冯春源告诉记者,“古往今来人性相通,我们想展现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这两部作品所聚焦的主题不同,前者以情感触动人心,后者以留白启迪思考,但都蕴藏着当代年轻人对宋代传统文化和现代观念碰撞的独特思考。
《鉴因缘》团队融合宋代绘画色彩以及塑像风格,以银色材料打造大殿,将棉花和羊毛堆叠成流动的云雾,在冷色光下晕染出仙气飘渺的意境。《归未央》团队则深挖宋代墓葬文化,以不同色调构建出墓室、家居与天界的三重空间。
谈及创作缘由,两个团队的创作都离不开大四的“精微具象叙述”与“定格动画”课程,他们课堂中接触到宋代笔记小说《夷坚志》,在指导老师的鼓励下进行跨专业探索。
“雕塑作品放在那里,知道的人有限。进入媒体时代,动画能帮助雕塑创作的构思和想表达的理念更好地传播,更容易被大众接受,让大家觉得雕塑不再陌生冰冷,而是平易近人。”《鉴因缘》导演、2020级雕塑系本科生雷霆告诉记者。
相比商业化的成熟动画IP,广美学子的毕设作品虽略显青涩,其中却蕴含了他们对国风动漫的青春思考。冯春源表示:“我们以往看到的很多宏大叙事的动画,它们对传承文化很重要,但讲多了大家可能会听腻。身边日常小事也蕴含生活哲理,普通人没有孙悟空、哪吒的神力,但他们同样对美好生活满怀憧憬。”
广美学子通过年轻人的敏锐视角和对当代动画的独特思考,借动画展现日常事件背后的情感诉求和生活哲理,完成传统与当代的连接。如今,《归未央》团队成员冯春源、戴丰骏和易姿含已投身动画影视行业,“牢记来时路,一步一个脚印坚定走下去”,他们说。
文|记者 梁善茵 朱绍杰 实习生 刘思琪
图|受访者提供
发布于:广东省加杠杆的炒股软件,伯森配资,配资公司选配资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