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般员工收入腰斩
近日,重医附二院由于被网友爆料降薪而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有网友称重医附二院降薪,腰斩,建议转行,别来吃苦。
有网友称重医附一院、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重医附属口腔医院并未降薪,唯独重医附二院薪水近乎腰斩,其中一般员工腰斩,中干降30%几,但是据说院领导层薪水反而还有所上升。
展开剩余89%也有网友称重医附二院一边降薪,一边还要PUA员工大环境不好,好多医院都在辞人,这个工作来之不易,还要领工资就应该感恩戴德。
还有网友称牙科甚至降70%,腰椎、颈椎病都搞出来了,结果还不如洗碗工收入高。
更有网友称重医附二院非编和在编员工不仅基本工资差距大,其他待遇差别也很大,好不容易绩效一样了又被腰斩,并且非编在编的所有五险一金全在科室绩效扣,医院不承担。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针对公立医院编制不足问题,重庆市对65家公立医院实行人员编制备案管理,在原有编制3.8万名基础上新增备案编制6.5万名,并明确规定备案编制人员与原在编人员在职称评定、薪酬制度、养老待遇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据“爱学习的童鞋”爆料,对于重医附二院降薪事件,有医护人员评论都要去开直播跳舞了,并且经实地探访发现重医附二院依旧人满为患,医院业务量并未下降,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和往常一样;现场询问医护人员,得到的答复是领导要求降薪,和业务量、工作量毫无关联。
02.
全国医疗行业降薪潮蔓延
重医附二院降薪事件仅是医疗行业降薪潮的缩影,近年来,深圳、北京、山东等多地医院均出现类似情况。
首先是深圳,各大医院开启降薪模式。
在北京也有医院被爆出大幅降薪。
还有山东某医院召开“过紧日子”工作推进会,明确要严控成本费用支出。
据华医网数据,该机构对29469名医务人员的薪资变动、工作满意度及就业倾向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数据显示,参与调研的医务人员中,2024年薪酬出现下降的比例达到57.9%,与去年报告中“37%的医务人员薪酬下降”相比,上升了20个百分点,显示出薪酬下降的趋势正在进一步扩大。
其中公立医院降薪人员占比超过民营医院,二三级医院降薪人员占比超过一级医院,且主要来自于绩效奖金的降低。
(图源:华医网)
03.
降薪背后的多重困局
首先是DRG和DIP支付改革的深化正深刻冲击医疗体系。
根据国家医保局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底,按病种付费将覆盖所有住院医疗机构,实现病种和医保基金全覆盖。这种定额支付模式将超支风险转嫁给医院,倒逼其优化收入结构。据“医脉通”报道,某三甲医院2023年实施DRG后,15%病例因治疗费超支导致医保结余减少8.6%,科室面临业务萎缩与创新受阻的双重压力。
改革本意是优化基金效率、控制不合理费用增长,却也直接冲击医务人员薪酬。当治疗费用超出医保定额时,超额部分通常由医院承担,进而转嫁至科室和个人。典型案例如某医生因食管癌患者超支1.4万元被扣除整月绩效。这种“超支即扣薪”机制催生出“多做多扣”的悖论,尤其重创骨科、肿瘤科等高值耗材科室。为规避风险,部分医生被迫减少必要医疗服务,既影响患者救治,又进一步压缩收入空间,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是财政补助不足与医院自身运营压力。
据“华医网”报道,全国超60%的公立医院财政补贴占运营资金比例不足10%,欠发达地区甚至低于5%。在药品耗材零加成政策实施后,三级医院药占比从40%骤降至25%,而诊疗服务价格调整滞后形成巨大收入缺口。与此同时,医院面临多重成本压力:互联网医疗系统建设、大型设备更新、新院区扩张贷款(全国公立医院负债总额突破2万亿元),以及行政后勤冗员持续推高支出,导致43%的三级医院负债率超80%,陷入"越扩张越负债"的恶性循环。
据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2021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显示,即便在二级公立医院总体运行平稳的情况下,仍有43.87%的二级公立医院处于亏损状态。
大型医院的虹吸效应也会导致周边小医院患者数量不稳定,只能依靠急诊或就近就医患者维持运营,使得部分医院收入难以保障。
因此,在运营压力巨大、财政补贴杯水车薪的"双重挤压"下,医院不得不通过削减人力成本维持运转,最终将生存压力转嫁给一线医务人员。
与此同时,医疗创收结构的调整与医院自身内部管理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近年来,我国出生率逐年下降,儿科、产科这类科室病人相应变少,医院营收难免受影响。同时,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慢性病、老年病以及孤寡病患等低收益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而三四级手术和高创收的治疗项目却明显减少,简而言之,那些能够体现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价值医疗服务,已难以弥补医院在运营中的亏损,这进一步加剧了医院收入结构恶化的趋势。
部分医院还面临内部管理不善的问题,例如行政科室设置过多,人员占比过高,后勤人员比例甚至能达到40%,并且他们的绩效奖励与临床一线医生持平,甚至更高。尽管政策倡导的“541”薪酬分配制度建议临床一线员工的绩效奖金应占到50%,行政和后勤人员不超过10%,但在一些医院中,仍存在后勤人员与医生绩效奖励相同的情况。此外,一线医生常常因为“病源不足”或“设备折旧”等不合理原因被扣减薪资。
医院在薪酬制度设计方面也暴露出缺陷,主要体现在绩效工资占总收入的比例过高,在某些医院这一比例高达50%,且分配规则不够透明。有的医院将绩效总额的90%留于医院层面分配,仅将10%分配至科室层面,导致医生实际获得的收入相对较少,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图源:重医附二院官网)
04.
破局之路
医院降薪潮折射出的是公立医院公益属性与市场化运营的深层矛盾。
短期看,政策调整已开始发力。浙江、湖北等地试点医保“T+1即时结算”,医院回款周期从45天压缩至18天;山东近 5 年对公立医院补助年均增长 25%,并且通过动态调价、年薪制改革使儿科医生收入增42%;福建三明推行全员岗位年薪制,主任医师年薪达30万。
但是长期破局仍需医院优化运营。比如河北医大一院引入AI医疗大模型,缩短诊疗时间40%,减少人工配送成本 38%,年省耗材支出2600万。更重要的是重建薪酬公平——切断薪资与创收挂钩,提高固定收入占比,让医护摆脱“绩效焦虑”,回归治病本源。
正如一名重庆医生无奈选择“躺平”时所言:“不开范围外药,不担额外风险,下班跑网约车贴补家用。”若医疗价值持续贬值,人才流失将成必然。
唯有政策、医院、社会合力重建尊重医疗专业性的分配体系,方能避免“救人的医院,最终需要被抢救”的悖论。
-------------------------------
重庆某银行,可提供最低2.4%的贷款利率,最长10年期,先息后本还款。
什么意思呢?
相当于我从银行借出来100万,每月只用还2000元的利息,不用等额本金,不用等额本息。
3年续签一次,中途无需还本,到期才还本金。
要知道假如我5年前买了套房,其中贷款了100万,月供可是至少要5000-6000多元一个月啊!
银行疯了吗?
我判断出此政策原因无外乎有三:
第一,银根宽松,银行间竞争激烈,迫于经营需要,打出大杀招!
第二,契合国家政策方向,用破天荒的优惠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支持融资成本。
第三,实打实的大幅降低资金成本,让大家节约出来钱用于生活消费。
好了,我们第一时间掌握了相关渠道。此外,还有“商业贷款转公积金贷款”,最低利率2.15%(五年期以内)也是灰常划算,最近咨询办理的人很多。
为读者朋友提供一手信息和咨询服务,服务收取少量费用,远低于市场价。
*重要说明:财金调查所有文章引用的数据或信息均来源于文中所提及公司的定期报告、临时公告、官方发布及媒体报道等公开渠道,并尽可能对信息进行验证,保证数据及信息经得起查证。如存在可能的错漏,请给我们留言,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商务沟通电话: 158 0807 4026。
发布于:重庆市加杠杆的炒股软件,伯森配资,配资公司选配资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