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临床常用的保肝药物有哪些?答:保肝药种类较多,按作用机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序号药物类别代表药物主要药理作用01膜修复类保肝药多烯磷脂酰胆碱①补充膜磷脂,促肝细胞膜修复及再生;②调节肝脂肪代谢及胆汁排泄;③调节氧化应激,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抑制肝纤维化02解毒保肝药还原型谷胱甘肽、硫普罗宁、N-乙酰半胱氨酸①催化解毒;②清除自由基,抗氧化;③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促进糖、脂肪、蛋白质代谢03降酶类保肝药双环醇、水飞蓟宾①抗氧化应激(抑制ROS和NO合成)。②抗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和活性)。③抗纤维化04中成药扶正化淤片、护肝片、复方益肝灵胶囊等活血祛瘀、疏肝益气、平肝降脂05抗炎保肝药复方甘草酸苷、甘草酸二铵、异甘草酸镁①抗炎、免疫调节(抑制炎症通路上游调控因子);②改善肝功(降低转氨酶,清除自由基);③抑制病毒增殖06促肝细胞再生药促肝细胞生长素促进肝细胞DNA合成,促进肝细胞再生07利胆保肝药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丁:增加肝细胞膜流动性(甲基化)及解毒硫化物含量(转巯基)。熊:抑制胆固醇重吸收及向胆汁中分泌,促进结石溶解。08降氨类保肝药门冬氨酸鸟氨酸、精氨酸参与鸟氨酸循环,促进体内尿素合成,降低血氨备注:该表所列药物为广义上的保肝药,按药物的适用范围,可分为两大类:(1)广谱保肝药(对各类肝细胞损伤都有改善作用)——膜修复类保肝药、解毒保肝药、抗氧化类保肝药、促肝细胞再生药、保肝类中成药(2)特异性保肝药(适应症具有相对选择性)——抗炎保肝药、利胆保肝药、降氨类保肝药2、保肝药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参考相关指南及文献资料,保肝药使用原则包括:(1)用药前提:保肝药属于辅助用药,在应用保肝药前,应首先明确病因,以对因治疗为主。(2)药物选择:保肝药的选择应“有的放矢”,即根据不同病因、病期及患者耐受情况,针对性选择适当的保肝药物,如病毒性肝炎,首选具有抗炎保肝作用的甘草酸制剂。(3)给药途径:保肝药应以口服给药为主,急、重症(急性/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静脉治疗改善后,改用口服序贯治疗。(4)联合用药:根据病情需要,保肝药可以联合给药,建议选择作用机制不同(如抗炎类与非抗炎类联合),或作用于肝损伤不同阶段(如甘草酸制剂与降酶类保肝药分别作用于炎症因子产生的前后阶段)的1~2种药物联用,但不推荐3 种以上保肝药联用。(5)停药时机:保肝药治疗取得疗效后,不能立即停药,应按照医嘱,根据病情逐渐减量,缓慢停药(如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通常需要6~12个月),以免病情复发。3、临床常见肝损伤性疾病,保肝药如何选择?答:参考以下推荐意见:序号肝损伤疾病类型首选药物备注01病毒性肝炎甘草酸制剂(复方甘草酸苷、甘草酸二铵、异甘草酸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重症肝炎患者合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02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还原型谷胱甘肽、硫普罗宁、N-乙酰半胱氨酸常见致肝损伤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重金属、化疗药、抗结核药等。03非酒精性脂肪肝多烯磷脂酰胆碱如果已经发展为肝纤维化,应合用抗炎保肝药。05酒精性肝病多烯磷脂酰胆碱酒精性肝病以膜损害为主要特征06胆汁淤积性肝病丁二磺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常见疾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胆结石、肝硬化等。07肝性脑病门冬氨酸鸟氨酸、精氨酸包括:各种急慢性肝病(肝炎、肝硬化、脂肪肝)引起的高血氨症及肝性脑病。备注:上述肝损伤性疾病,除使用首选的推荐药物,还可视病情严重程度或合并的症状,联用其他类保肝药。4、什么情况可以预防性使用保肝药物?答:一般来说,保肝药都要在肝损伤发生以后使用,即已经出现明显的转氨酶升高情形。但按照相关指南,以下情形可以预防性使用保肝药。——①大概率发生肝损伤或肝功能异常的肝胆外科围手术期。——②使用具有显著肝毒性的抗肿瘤药物或抗结核药物。5、关于保肝治疗,你还需要知道点啥?答:参见下面几点:(1)不是所有的肝损伤都表现为转氨酶升高,也不是所有的保肝药都能降低转氨酶。(2)保肝药本身也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导致肝损伤,所以无论是保肝药的数量还是剂量大小,都不是越多越好。(3)保肝药的使用不能代替生活方式及饮食的综合管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加杠杆的炒股软件,伯森配资,配资公司选配资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